113-05-23
國科會主委吳誠文:鎖定工具機 轉型智造
新任國科會主委吳誠文昨(22)日表示,未來國科會的任務是,將台灣科技經濟發展成功擴及整個產業,「均衡且快速」成長,將跨部會合作,提出產業智慧化、數位化行動計畫,預計三個月內提出具體方案,首先鎖定工具機轉型為智慧製造。 在半導體領域,他提及,將在目前半導體基礎上,發展「功率半導體」,未來應用在智慧電網及電動車,從半導體到模組,都能有台灣產業。同時,也要將AI應用到各行各業、包含製造業及食醫住行等服務業。 吳誠文昨日與媒體茶敘,他表示,「均衡」是賴總統非常強調的施政目標,包含區域、產業均衡,除與經濟部攜手推動產業數位化,也要跨部會合作,在台灣科技產業實力基礎上,協助傳統
113-05-14
國科會跨部會攜手讓世界I See Taiwan IC Grand Challenge全球徵案正式啟動
面對生成式AI帶來的科技衝擊,為讓臺灣乘半導體製造優勢站穩此波趨勢,國科會今(14)日舉辦「半導體創新暨產業新創高峰論壇」,由國科會主委宣布「IC Taiwan Grand Challenge」全球徵案啟動,延續晶創臺灣方案以IC設計、半導體相關應用為題,向全球科技人才發出英雄帖,盼藉由臺灣優勢產業資源吸引團隊提出在臺落地研發、商化布局構想,進而帶動我國百工百業發展。 活動邀請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,以及「臺灣品牌教父」本會(TCA)榮譽理事長施振榮、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(SEMI)全球行銷長暨臺灣區總裁曹世綸共襄盛舉。 IC Taiwan Grand Challenge
113-05-07
晶創臺灣推動辦公室正式揭牌 行政院副院長:加乘發揮臺灣半導體產業領先優勢 成為全世界信賴科研夥伴
行政院副院長今(7)日出席「晶創臺灣推動辦公室揭牌典禮」時表示,政府推動「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(晶創臺灣方案)」,規劃未來10年(2024-2033年)投入3,000億元經費,運用臺灣半導體產業優勢,結合生成式AI等關鍵技術發展全產業創新應用。今日「晶創臺灣推動辦公室」的成立,不僅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,也是臺灣半導體產業新旅程的開始,期盼臺灣科研單位積極與國內各大半導體研究學院合作,達成「育才、留才、攬才」目標,而政府也會給予該辦公室最大支持,將臺灣半導體產業領先全球15年的優勢加乘發揮,成為全世界信賴的科研夥伴。 行政院副院長指出,去(2023)年底召開的行政院科技顧問會議,以影響人
113-01-11
晶創臺灣方案:跨部會攜手驅動各行各業創新
行政院在去(112)年11月6日核定「晶創臺灣方案」,政府規劃113 -122年投入3000億元經費,將運用我國半導體產業領先全球的優勢,結合生成式AI等關鍵技術發展創新應用,提早布局臺灣未來科技產業,並推動各行各業加速創新突破。國科會主委於今(11)日召開「晶創臺灣方案啟動會議」,邀集國科會、經濟部、教育部、衛福部、數發部、農業部、國發會等相關部會共同宣布,跨部會攜手正式推動「晶創臺灣方案」。晶片與生成式AI是驅動人類邁向新工業革命的雙引擎,而「晶創臺灣方案」就是要結合臺灣的半導體優勢、生成式AI、以及各行各業的專業知識,讓臺灣成為未來全世界產業創新的重鎮。 加速推動四大布局,
113-01-10
國科會CES發布「晶創計畫」,10年投入3000億!內容有什麼?台灣怎麼幫世界?
國科會策劃的晶創台灣方案(CBI)於CES 2024首度發布,該計畫的3,000億元將用於人才培訓以及創新技術研發,同時邀請海內外半導新創進駐台灣。 美國時間1月8日,國科會於CES展會前舉辦的「台灣晶創計畫記者會」匯聚了海內外的半導體專家及新創團隊,正式對外宣佈了晶創台灣方案(CBI,Chip-based Industrial Innovation Program,以下簡稱晶創計畫)的內容。 「大型語言模型的規模幾乎每年成長10倍,我們可以將其視為新的摩爾定律。」AMD資深副總裁王啟尚說。大型語言模型是推動AI應用爆炸性成長的關鍵,AMD就預期AI市場將以每年70%以上的速度成長,並在2
112-11-02
國科會跨部會合作提出「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」 行政院長:未來10年挹注3,000億元 奠基臺灣科技國力
行政院長今(2)日於行政院會聽取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「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(晶創臺灣方案)」報告後表示,為迎接未來產業科技變革的契機與挑戰,國科會透過跨部會合作提出「晶創臺灣方案」,未來10年(2024至2033年)規劃挹注3,000億元經費執行,將結合「生成式人工智慧」與「晶片」,促進產業突破式創新;強化國內人才培育環境;加速產業創新所需異質整合與先進技術;以及吸引國際新創與投資來臺等四大策略,提早布局臺灣未來科技產業,奠基臺灣科技國力,成為世界上推動晶片設計的重要角色。 行政院長表示,近年來隨著「生成式人工智慧」的崛起,晶片已是驅動全球科技產業發展的核心,以及各行各業突破創新的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