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研院建置高階感測晶片試產線 打造臺灣成為全球研發基地
發布日期:114/07/29
物聯網和 AI 技術的高度成長,以及工業、醫療、 低碳、汽車與消費市場等領域智慧化的要求,推動了感測器市場不斷成長,2024 年全球感測器市場規模為2,368 億美元,預計到2032 年將達到5,574 億美元。
全球感測器的需求種類繁多且無所不在,為協助業者快速研發及突破挑戰切入高階感測器市場,經濟部特別支持工研院打造「先進半導體與感測晶片Infra建置計畫」,透過國內外相關資源鏈結,形成具備高度彈性的「快速試量產聯盟」。工研院主要關鍵核心為建置全國首座的「次微米感測晶片試產線」,透過感測晶片設計、微影、蝕刻、薄膜、異質材料製程整合、封裝與測試等關鍵製程之研發試製整合服務平台及智慧檢測流程,提供從設計驗證、雛型試製到小量試產的完整服務,並利用快速驗證回饋,有效縮短新產品的開發週期。
工研院林靖淵組長表示,此研發試製整合服務平台的建置,已成功吸引國內廠商及來自美日歐等國際合作夥伴進行技術連結,加速國內外新創團隊與中小企業的產品開發與上市。此服務平台亦將廣泛結合產學研資源,積極推動高解析、高靈敏感測晶片在慣性、聲學、光學、生醫、流體等多元應用領域落地,支援AI加值導入各產業實現智慧升級。
目前此服務平台已協助超過20家國內外企業進行產品試產驗證,並透過持續建置此服務平台,未來預計每年協助超過50家合作企業。平均加速新產品研發進度約40%,大幅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與回應速度,帶動相關領域人才培育及協助廠商跨入新產品市場。
資料來源:經濟部